網絡研討會系列 2020年11月2日至6日
香港法律周2020開幕暨香港法律樞紐開幕現場直播 | ||
Date: 11月 02 ; 17:00 - 17:50 (GMT+8) | ||
首屆法治大會 | ||
Date: 11月 03 ; 15:00 - 18:20 (GMT+8) | ||
第14屆年度仲裁會議 | ||
Date: 11月 04 ; 09:30 - 16:30 (GMT+8) 如閣下欲報名參加第14屆年度仲裁會議, 請按 此處. |
||
香港調解講座 | ||
Date: 11月 04 ; 19:00 (GMT+8) 如閣下欲報名參加香港調解講座, 請按 此處。 |
||
司法機構區域法院案件和解會議試驗計劃 | ||
Date: 11月 05 ; 9:50 - 12:15 (GMT+8) CPD 分數: 2 |
||
體育爭議解決會議 | ||
Date: 11月 05 ; 15:00 - 19:00 (GMT+8) CPD 分數: 3 |
||
2020年調解會議 “調解為先 超越所想” 上午環節 | ||
Date: 11月 06 ; 9:30 - 11:30 (GMT+8) CPD分數: 5 (上午環節: 2 及下午環節: 3) |
||
2020年調解會議 “調解為先 超越所想” 下午環節 | ||
Date: 11月 06 ; 15:00 - 18:10 (GMT+8) CPD分數: 5 (上午環節: 2 及下午環節: 3) |
||
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陰霾下,我們迎難而上,堅持盡量保持正常運作。在此背景下,香港法律周2020將於2020年11月2到6日以綫上方式舉行,並備有一系列專爲專業人士而設的活動。
珍視法治作為香港的核心價值,我們將在香港法律周2020開幕時舉行「願景2030 — 聚焦法治」啟動儀式。「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為一個跨越十年具前瞻性的計劃,彰顯了律政司致力透過與各方持份者協作,建設並維護一個公平和以規則為本的法治社會以促進各方可持續發展的決心。請【按此】 以檢視有關「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的更多資料。
香港為亞太區的法律、交易促成及爭議解決服務國際中心。香港法律樞紐包括現為律政司辦公室的前中區政府合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以及交易廣塲第二座的部分地方。香港法律樞紐將於香港法律周2020期間正式開幕。請 【按此】 以檢視有關香港法律樞紐的更多資料。
香港法律周2020 受邀請人士出席 | |
時間 | 議程 |
16:00 – 17:00 | 嘉賓蒞臨 |
17:00 – 17:30 | 香港法律周2020開幕暨香港法律樞紐開幕 |
17:30 – 17:50 | 「願景2030 — 聚焦法治」啟動儀式 |
首屆法治大會 “邁向2030年: 法治行動十年” 語言:英文 會議將提供廣東話及普通話的即場傳譯 | |
時間 | 議程 |
15:00 – 15:10 | 開幕環節 歡迎辭: 鄭若驊資深大律師, GBS,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 |
15:10 – 16:40 |
加強法律援助服務以確保所有人都有平等訴諸司法的機會 引述已故兵咸勳爵(Lord Bingham)的話“拒絕提供法律保護予負擔不起訴訟的當事人,便是法治的敵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成本一直上升,並有可能對公共資金的分配構成挑戰。本環節的演講嘉賓,將分享他們對完善現有法律援助系統的看法,以及他們對法律援助服務未來十年的願景,以確保所有人都有平等訴諸司法的機會。 主持人: 蘇紹聰 博士, JP 香港孖士打律師行合伙人 演講嘉賓: Robert Pé 先生 昂山素姬法律事務前顧問 Olufunke Adekoya 女士 世界銀行制裁委員會成員 Albert Jan van den Berg 教授 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名譽主席 Hans van Loon 先生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前秘書長 |
16:45 – 18:10 |
與時俱進:司法人員的能力建設 司法獨立被許多人珍視為法治的基礎。隨著法律的發展以反映社會的變化,現今法官面對的法律問題日益複雜,無律師代表的訴訟人的知識水平和公眾的期望亦日益提高。司法機構亦需面對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的挑戰,法庭可藉此更好運用科技,並積極進行案件管理以提高司法效率。本環節將討論持續進行能力建設的必要性,以增強司法人員履行其職能的能力。 主持人: 譚允芝女士, SC, SBS, JP 德輔大律師事務所資深大律師,國際仲裁員、調解員 演講嘉賓: 薛捍勤法官 國際法院副院長 Makhdoom Ali Khan 先生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高級律師、國際公法協會巴基斯坦分會主席 夏正民先生, GBS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前非常任法官 Nico Schrijver 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國際公法教授 |
18:10 – 18:20 | 閉幕詞 張舉能法官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 |
第14屆年度仲裁會議 | |
![]() | |
![]() |
香港調解講座 | |
![]() |
司法機構區域法院案件和解會議試驗計劃 語言:英文 CPD 分數: 2 (香港律師會,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 香港和解中心, 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 金融糾紛調解中心) | |
時間 | 議程 |
09:50 – 10:00 |
歡迎辭 主持人:黃吳潔華女士 香港律師會調解委員會主席及司法機構調解工作小組委員 |
10:00 – 10:20 |
案件和解會議試驗計劃簡介 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林文瀚副庭長 司法機構調解工作小組主席 按此下載簡報 |
10:20 – 10:45 |
External Mediation Master Scheme 匯報 何展鵬先生 高等法院聆案官 按此下載簡報 |
10:45 – 11:10 |
External Mediation Master 分享 龍軍庭先生 小額錢債審裁處審裁官 按此下載簡報 |
11:10 – 11:35 |
從律師角度分享經驗 陳慧齡律師 曾出席 External Mediation Master 聆訊 |
11:35 – 12:00 |
案件和解會議簡介 雷健文先生 區域法院司法常務官 按此下載簡報 |
12:00 – 12:15 | 問答環節 |
體育爭議解決會議 語言:英文 會議將提供廣東話及普通話的即場傳譯 CPD 分數: 3 (香港律師會,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 香港和解中心, 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 金融糾紛調解中心) | |
時間 | 議程 |
15:00 – 15:05 |
開幕致辭 戴思勁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副民事法律專員 |
15:05 – 15:15 |
主題演講 鄭若驊資深大律師, GBS,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 |
15:15 – 16:25 |
討論環節(一):體育仲裁 目前,仲裁是體育爭議中較為普遍的爭議解決方式。它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種類的爭議,例如涉及商業性質的 (如球員工會與球會之間的勞資爭議、轉會爭議、有關轉播及贊助協議的合同爭議等等)和涉及紀律性質的 (如反禁藥案件)。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臨近,我們預見體育爭議將會增加。本討論環節將探討現行體育仲裁的使用情況,包括其既定程序及典型爭議、體育仲裁的利弊以及其他相關的議題。 主持人:岑君毅律師 安勝恪道(香港)有限法律責任合夥律師行亞洲爭議解決部主管;調解督導委員會委員暨公眾教育及宣傳小組委員會會長 演講嘉賓: 范銘超博士 中國足球協會仲裁委員會主任委員 按此下載簡報 早川吉尚教授 立教大學法學院教授;日本國際紛爭解決中心秘書長 按此下載簡報 Daniele Boccucci 先生 The Football Forum總監 Rouven F. Bodenheimer博士 Bodenheimer Herzberg律師行聯合創辦人 按此下載簡報 |
16:25 – 16:35 | 問答環節 |
16:35 – 17:45 |
討論環節(二):體育調解 在體育比賽中,難免有勝負之分,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但是,解決體育爭議並非一定如此。體育調解提供一個快捷、具彈性和創意的爭議解決機制,使各方友善和解以達至雙贏局面。雖然體育調解似乎未被充分利用,但調解在解決體育爭議中的好處和重要性正逐漸被廣泛認識。本討論環節將探討體育調解的最新趨勢,包括其優勢及應用、體育調解過往未被充分利用的因由,及進一步發展體育調解的方法。 主持人:姚定國教授, MH 郭吳陳律師事務所顧問律師 演講嘉賓: Antoine Bonnet 先生 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調解服務主管 Alexander Jacobs 先生 國際足球協會高級法律顧問 陳念慈女士, JP 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學校校長暨賽馬培訓發展委員會經理 按此下載簡報 |
17:45 – 17:55 | 問答環節 |
17:55 – 18:00 |
閉幕致辭 霍震霆先生, GBS, JP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 |
2020年調解會議 “調解為先 超越所想” 上午環節 語言:英文 會議將提供廣東話及普通話的即場傳譯 CPD分數: 2 (香港律師會,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 香港和解中心, 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 金融糾紛調解中心) | |
時間 | 議程 |
09:30 – 09:35 | 香港律政司「調解為先」徽號發布短片 |
09:35 – 09:50 |
主題演講 Anna Joubin-Bret 女士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秘書長 |
09:50 – 11:20 |
討論環節(一):聯合國調解公約** – 調解員面對的挑戰 於2020年9月生效的《聯合國調解公約》為援用及執行調解所產生的和解協議(“和解協議”)建立了統一法律框架。來自不同司法管轄區的當事方在確保和解協議的履行可能面臨各種障礙,可見和解協議的執行性在國際商業調解的背景下有迫切需求。本環節會討論公約的適用性,以及根據《公約》適用性的限制和例外情況探討調解員面臨的挑戰。 主持人:姚定國教授, MH 郭吳陳律師事務所顧問律師 演講嘉賓: 鄧宇法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指導處處長 按此下載簡報 郭敏女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多元解紛工作負責人,一級高級法官助理 按此下載簡報 譚允芝女士, SC, SBS, JP 德輔大律師事務所資深大律師,國際仲裁員、調解員 利珊雅教授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國際爭議解決學院總監 按此下載簡報 Bill Marsh先生 英國 Independent Mediators 國際調解員 按此下載簡報 丁國榮博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普惠避免及解決爭議辦公室主任 按此下載簡報 **《聯合國關於調解所產生的國際和解協議公約》 |
11:20 – 11:30 | 問答環節 |
2020年調解會議 “調解為先 超越所想” 下午環節 語言:英文 會議將提供廣東話及普通話的即場傳譯 CPD分數: 2.5 (香港律師會) CPD分數: 3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 香港和解中心, 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 金融糾紛調解中心) | |
時間 | 議程 |
15:00 – 16:15 |
討論環節(二):COVID-19下網上爭議解決的運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爭議解決在近年發展迅速。在COVID-19的情況下,線上爭議解決的使用量顯著上升。香港律政司於今年6月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網上爭議解決計劃」,該計劃提供一個線上多層爭議解決機制。本環節會討論COVID-19對爭議解決機制的影響,線上爭議解決的最新發展以及其優勢和相關議題。 主持人:黎逸軒大律師 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副秘書長 演講嘉賓: 林濬先生, SBS, JP 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行政總裁 按此下載簡報 James South 先生 有效爭議解決中心(CEDR)執行董事;調解員 按此下載簡報 Rhys West 先生 FairWay Resolution 行政總裁 按此下載簡報 Zbynek Loebl 先生 PRK 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 按此下載簡報 |
16:15 – 16:25 | 問答環節 |
16:25 – 17:35 |
討論環節(三):調解訟辯 調解訟辯涉及律師及執業者在調解過程中由一個對立的立場轉變到注重雙方合作的模式。因此,律師及其他調解代表需要接受專門的調解代表及訟辯訓練去適應這模式。在本討論環節中,講者會根據其經驗作出解釋並就調解訟辯所需的技能給予意見。我們希望透過這環節提高用家及調解員對調解訟辯的認識。 主持人:鄺志強律師, JP 薛馮鄺岑律師行高級合夥人 演講嘉賓: 卓柏文御用大律師 史密夫斐爾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按此下載簡報 廖玉玲大律師, JP 張奧偉爵士大律師辦事處 按此下載簡報 Manon Schonewille 女士 Legal Rebel in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調解員;Toolkit Company Academy Mediation & Negotiation 創辦人 按此下載簡報 梁慶豐教授 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副主席 按此下載簡報 |
17:35 – 17:45 | 問答環節 |
17:45 – 18:00 |
閉幕致辭 張錦慧女士,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民事法律專員 |
香港法律周2020閉幕典禮 | |
18:00 – 18:10 |
香港法律周2020閉幕典禮 鄭若驊資深大律師, GBS,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 |
簡介 2015年,聯合國全體成員國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議程》),為全球創造更美好和更可持續的未來勾劃藍圖。該17項目標互有關連,而法治是成功落實目標的重要支柱。當中的目標16旨在創建和平與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有平等訴諸司法的機會;以及在各層面建立有效、負責任和包容的機構。
基於上述背景,律政司決定訂立一項新計劃,即"願景2030 — 聚焦法治"("願景2030"計劃)。這項措施旨在透過研究、持份者互相合作和能力建設探討法治的各個元素,推廣對法治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從而在本地以至國際層面促進共融和公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高層次政策支持 在2019年《施政報告附篇》中,行政長官支持律政司推出跨越十年具前瞻性的"願景2030"計劃,為法治進行推廣和教育的工作。在2020年1月13日舉行的法律年度開啓典禮上,律政司司長宣布律政司將會推出名為"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的十年計劃。在2020-21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也預留約4.5億港元供律政司推行為期十年的"願景2030"計劃,以應付計劃所需的人力資源及其他運作開支。
"願景2030 — 聚焦法治"專責小組 我們已成立由本地及國際知名專家組成的"願景2030 — 聚焦法治"專責小組,就如何實現預期政策目標向政府提出建議。請【按此】檢視專責小組的成員名單。
"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的路線圖
"願景2030 — 聚焦法治"設有短、中、長期目標。
視乎專責小組的意見和建議,我們的短期目標包括:
香港擁有悠久深厚的普通法傳統,法律制度不但成熟及透明度高,而且公平可靠,在國際排名中表現優異。為反映香港對法治及與法律相關服務的重視和肯定,以及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促成交易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將前中區政府合署(屬一級歷史建築,現稱律政中心)西座的部分地方,鄰近屬法定古蹟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以及交易廣塲第二座的部分地方提供予本地、地區性及國際性法律相關組織使用。連同律政司設於前中區政府合署中座、東座和部分西座的辦公室,它們成為香港商業中心區域的法律樞紐。
律政中心的三幢大樓於50年代建成為前中區政府合署建築群。東座於 1954年落成;中座及立法局會議廳於 1956年落成;而西座則在1959年落成。建築群設計屬20世紀初期至中期盛行的現代實用主義風格,着重實用功能。建築物均一律裝上格子鋼窗。大樓外部為外露的結構混凝土框架,綴以簡約飾面。
立法局於1985年遷往前最高法院大樓後,立法局會議廳由1989年建成的中座新翼所取代。隨著前中區政府合署的政府辦公室於2011年遷往添馬新政府總部,三幢大樓進行翻新工程以供律政司使用,並將西座的部分地方改為法律相關組織的辦公室。隨着翻新工程完成,中座及東座自2015年第三季起已成為律政司主要的辦公室。律政司的辦公室亦自2019年底陸續遷入西座。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以花崗石及紅磚興建的新古典風格建築。於1917年由法國外方傳道會興建,用作教會在香港的司帳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樓被用作臨時香港政府總部。香港政府在1952年從法國傳道會購入該大樓。自那時起,大樓先後由不同政府部門及司法機構使用,如教育司署、維多利亞地方法院、最高法院等。由1997至2015年,大樓用作香港終審法院。2015年9月,終審法院遷往前最高法院大樓。大樓隨後進行了翻新,以提供地方予法律相關組織使用及作相關用途。
大樓的一些重要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特色包括地下大堂的華麗石柱、木樓梯、小教堂的圓頂天花及比例均稱而有柱廊的內部天井。